下游需求旺盛疊加產品價格上漲,上游鋰鹽企業再次賺得盆滿缽滿。
7月26日,盛新鋰能(002240)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51.3億元,同比增長325.8%;實現歸母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950.4%。
報告期內,盛新鋰能鋰鹽產品產量2.04萬噸,同比增長10.5%;銷量1.85萬噸,同比增長4.9%。
相較公司凈利潤近10倍的增幅,盛新鋰能的鋰鹽產銷量增幅明顯低于營收凈利增幅,這表明其業績大幅主要得益于鋰鹽產品價格上漲,產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市場價格分別為47.55萬元/噸和47.75萬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71.35%和123.65%。
今年3月,碳酸鋰價格突破50萬元/噸,較2021年初5元/噸的價格上漲了10倍。
鋰鹽產品市場需求旺盛疊加銷售價格維持高位,鋰鹽企業產品毛利率大幅上升,進而提升鋰鹽企業的盈利空間。
與之對應的是,鋰鹽龍頭企業的盈利情況更令新能源行業驚嘆。
天齊鋰業(002466)預計2022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6億元—116億元,同比增長11089.14%-13420.21%。
贛鋒鋰業(002460)預計2022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億元—96億元,同比增長408.24%-535.30%。
兩大鋰鹽龍頭企業均表示,公司業績大幅變動系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較上年同期均明顯增長。
業內認為,此輪碳酸鋰、氫氧化鋰價格上漲根本原因系市場供需錯配所致,上游供給端產能釋放速度無法匹配中下游擴產節奏,加上鋰精礦漲價且依賴進口,進而抬高鋰鹽產品價格。
鋰鹽價格大幅上漲直接傳導至下游電池和整車終端,下游電池廠和主機廠承壓明顯,產業鏈供需矛盾持續升溫。
在近期舉行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主機廠控訴動力電池持續漲價導致車企壓力激增,甚至發出了“在為寧德時代打工的感慨。
對此,寧德時代則回應稱原材料大幅漲價也導致公司在盈利邊緣掙扎,認為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帶來了產業鏈短期的困擾,但礦產資源并不是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電池企業都在通過參股入股鋰礦項目、簽署供貨長單、布局廢舊電池回收等方式,強化其在鋰資源供應維穩方面的布局,進而降低采購成本。
長期來看,頭部電池企業入局,未來將有利于降低對海外鋰資源的進口依賴,構建多元化原料供應渠道,緩解國內鋰鹽供應緊張程度與維穩價格水平。
不過,目前鋰鹽價格整體仍維持高位,下游市場需求依舊強勁,這意味著下游正極、電池和整車企業短期內仍面臨較大的降成本壓力,鋰鹽企業全年營收凈利將進一步提升。